受国内经济稳中向好、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等因素影响,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呈现上半年冲高回落、9月份再创新高的态势。2017年前三季度,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以下简称PPI)上涨4.5%,购进价格(以下简称IPI)上涨9.7%。
一、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情况
(一)同比价格涨幅高位运行,PPI冲高回落后再创新高。
前三季度PPI上涨4.5%,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.1个百分点;IPI上涨9.7%,涨幅比上半年缩小0.4个百分点。分月看,2月PPI同比涨幅扩大至5.1%后,3-5月逐月回落,6-9月再度逐月扩大,9月涨幅为5.6%,创今年以来新高;3月IPI同比涨幅扩大至11.7%,为2012年以来最高值,4-7月逐月回落,8、9月再度逐月扩大。
图1 1-9月浙江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涨跌幅

(二)环比价格涨幅呈V型波动,先缩小后扩大。
分月看,1-3月PPI环比均处于上升区间,但涨幅逐月缩小,4月份起结束了连续9个月持续上涨的运行态势,环比价格转升为降,5月继续下降,6月与上月持平,7-9月涨幅逐月扩大, 前三季度累计上涨2.8%;IPI环比经过连续13个月的逐月攀升后,4-6月步入下降区间,7月与上月持平,8、9月重回上升区间, 前三季度累计上涨4.8%。
图2 1-9月浙江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涨跌幅

(三)购销价格 “高进低出”,剪刀差明显扩大。
前三季度IPI高于PPI5.2个百分点,呈“高进低出”运行态势,与上年同期(1.5个百分点)相比,剪刀差扩大了3.7个百分点。分月看,购销价格剪刀差1-3月逐月扩大,3月以6.7个百分点为今年最高,4-7月逐月缩小,7月4.0个百分点为今年最低,8、9月小幅扩大。
(四)浙江PPI排名居全国及华东六省一市靠后位置。
前三季度浙江PPI涨幅为4.5%,小于全国(6.5%)2个百分点,在全国三十一个省(市、区)中位居第25位,比山西(22.7%)小18.2个百分点,比北京(0.9%)大3.6百分点。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居第5位,小于安徽、江西、山东、江苏和福建4.1、3.0、1.1和0.3个百分点,大于福建、上海0.1和0.8个百分点。
图3 浙江与全国及华东六省一市比较

二、工业生产者分类价格运行特点
(一)生产、生活资料价格涨势不一。
前三季度生产资料类产品价格上涨5.9%,涨幅大于生活资料5.2个百分点,拉升PPI 4.3个百分点,是影响PPI上涨的主导因素。其中,采掘工业产品价格上涨5.5%,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9.0%,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上涨4.7%。生活资料类产品价格上涨0.7%。其中,食品价格上涨0.6%,衣着价格上涨0.9%,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.7%,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.5%。
表1 1-9月浙江生产、生活资料及分类价格涨跌幅
指 标
|
涨跌幅(%)
|
⑴生产资料
|
5.9
|
⒈采掘
|
5.5
|
⒉原材料
|
9.0
|
⒊加工
|
4.7
|
⑵生活资料
|
0.7
|
⒈食品
|
0.6
|
⒉衣着
|
0.9
|
⒊一般日用品
|
0.7
|
⒋耐用消费品
|
0.5
|
(二)大类行业产品价格上涨面近八成。
在全省37个大类行业中,产品价格上涨的行业有29个,占比78.4%,涨幅超过10%的大类行业有9个。其中涨幅居前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,产品价格涨幅分别达24.3%和23.5%。九个大类产品价格上涨共拉动PPI上涨3.5个百分点,对PPI拉动率达79.5%。
表2 九大价格涨幅靠前大类行业涨幅及对PPI影响
大类行业
|
涨幅(%)
|
对PPI影响
(百分点)
|
|
|
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
|
24.3
|
0.90
|
|
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
|
23.5
|
0.70
|
|
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
|
17.8
|
0.09
|
|
黑色金属矿采选业
|
16.4
|
0.00
|
|
化学纤维制造业
|
14.3
|
0.53
|
|
石油加工、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
|
13.6
|
0.29
|
|
有色金属矿采选业
|
13.5
|
0.01
|
|
造纸和纸制品业
|
13.0
|
0.25
|
|
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
|
11.0
|
0.74
|
|
合计
|
——
|
3.51
|
|
(三)十大行业产品价格波动对总指数拉动作用较强。
前三季度全省十大行业产品价格七涨三跌,拉动PPI上涨1.4个百分点,对PPI拉动率达31.1%。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价格涨幅为11.0%,拉动PPI上涨0.74个百分点。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,汽车制造业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产品价格继续处于下降通道。
表3 前三季度浙江十大工业行业产品价格涨跌幅及对PPI影响
工业行业分类
|
涨跌幅度 (%)
|
对PPI影响
(百分点)
|
纺织业
|
2.8
|
0.31
|
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
|
1.2
|
0.11
|
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
|
11.0
|
0.74
|
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
|
-0.5
|
-0.04
|
通用设备制造业
|
1.3
|
0.08
|
汽车制造业
|
-0.6
|
-0.03
|
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
|
-1.5
|
-0.06
|
纺织服装、服饰业
|
0.1
|
0.01
|
橡胶和塑料制品业
|
2.6
|
0.11
|
金属制品业
|
5.2
|
0.21
|
合计
|
——
|
1.4
|
(四)IPI九大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。
前三季度IPI上涨9.7%,所调查的九个大类产品价格呈现不同程度上涨。涨幅超过两位数的有:黑色金属材料类产品价格上涨18.6%,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产品价格上涨17.3%,燃料动力类产品价格上涨16.9%,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产品价格上涨15.5%,化工原料类产品价格上涨12.0%,其余4大类产品价格涨幅介于2.6%-8.0%之间。
图4 IPI九大类产品价格涨幅

三、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
(一)PPI持续高位运行,需提高重视程度,发挥预警作用。
今年PPI月度涨幅均在4%以上,要关注工业价格快速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,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PPI指数的预警和决策参考作用,建立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监测预警机制,同时要及时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机制。
(二)持续“高进低出”运行态势抬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影响企业效益。
自2016年10月以来,IPI已连续12个月高于PPI,持续呈现“高进低出”的运行态势。浙江作为资源输入大省,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大幅抬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而产品销售价格涨幅远远跟不上原材料价格涨幅,利润空间被挤压。1-8月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13.6%,低于全国(21.6%)8个百分点,也反映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制约浙江企业效益。
(三)上游产业原料价格快速上涨,无法及时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游产业。
前三季度PPI中初级产品价格上涨13.5%,中间产品价格上涨5.4%,最终消费品价格仅上涨2.4%。表明上游原料价格快速上涨,无法及时通过产业链传导出去,抬升了下游产业企业生产成本,挤压相关企业的利润,不利于制造业经济的发展。
四、四季度PPI走势预测
从世界经济来看,全球经济继续稳步复苏,主要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增速超预期。大宗商品价格方面,受地缘政治缓和等方面影响,原油价格延续恢复上涨态势,部分有色金属价格屡创新高,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。
从国内经济来看,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,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,投资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;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为54.8%,比上月上升1.7个百分点,表明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,后续发展动力较足。
综上所述,预计四季度PPI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,随着翘尾影响减弱,价格涨幅有所缩小。